自去年9月國家公佈人工關節集採以來↟•↟☁╃,廣東省於3月18日釋出了做好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工作的通知↟•↟☁╃,並表示集採人工關節將於4月15日落地廣東;同時↟•↟☁╃,海南省也在近日釋出通知↟•↟☁╃,明確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採工作將於3月25日在海南落地實施↟☁。
Image
此次集採訊息公佈後↟•↟☁╃,其港股市場反應迅速↟•↟☁╃,骨科耗材股集體走低↟☁。
截至3月21日收盤↟•↟☁╃,威高股份港股報收9.90港元/股↟•↟☁╃,跌幅為1.00%;愛康醫療港股報收4.43港元/股↟•↟☁╃,跌幅為2.69%↟•↟☁╃,春立醫療港股報收9.75港元/股↟•↟☁╃,漲幅為3.17%↟☁。
價格降幅達80%
3月18日↟•↟☁╃,根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網資訊↟•↟☁╃,廣東此次共有330家醫療機構參與人工關節集採工作↟•↟☁╃,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↟•↟☁╃,採購產品範圍為╃·▩:人工髖關節✘◕•、人工膝關節↟☁。全省首年採購總量36400套↟•↟☁╃,預計年節約費用7.5億元↟☁。
據悉↟•↟☁╃,本次集採中髖關節產品按陶瓷-陶瓷✘◕•、陶瓷-聚乙烯✘◕•、合金-聚乙烯分為三組↟•↟☁╃,每類產品又根據企業全國供應能力強弱✘◕•、醫療機構需求量大小等分為A✘◕•、B組↟☁。有業內人士認為↟•↟☁╃,與此前冠脈支架集採中單一產品不同↟•↟☁╃,人工關節集採增加分組↟•↟☁╃,更加重視產品差異✘◕•、臨床需求和供應能力↟☁。
而根據海南省目前的公佈的資訊來來看↟•↟☁╃,海南省此次共有35家醫療機構參與人工關節集採工作↟•↟☁╃,採購產品範圍為人工髖關節✘◕•、人工膝關節↟☁。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.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↟•↟☁╃,中選膝關節從3.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↟•↟☁╃,平均降價82%↟☁。海南省首年採購總量3356套↟•↟☁╃,預計年節約採購資金7000萬元↟☁。
在2021年9月14日↟•↟☁╃,第二個高值醫用耗材國家帶量採購品種——人工關節集採在天津開標↟•↟☁╃,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.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↟•↟☁╃,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.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↟•↟☁╃,平均降價幅度高達82%↟☁。
透過前後幾次各個省份人工關節集採的結果看↟•↟☁╃,其價格降幅基本都在80%左右↟☁。對此↟•↟☁╃,中泰證券認為↟•↟☁╃,關節集採結果落地↟•↟☁╃,降幅略好於預期↟•↟☁╃,擠出較多經銷商“水分”↟•↟☁╃,國產品牌有望憑藉價效比優勢持續擴大市場份額↟☁。
人工關節市場或發生變化
資料顯示↟•↟☁╃,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50%的人患有骨關節炎↟•↟☁╃,75歲以上人群中約有80%患有此病↟☁。根據唯醫骨科資料↟•↟☁╃,2018年我國關節置換例數58.81萬臺↟•↟☁╃,其中髖關節置換和膝關節置換分別為39.65萬臺(國產佔53.91%)和19.16萬臺(國產市場份額小於30%)↟☁。
但是↟•↟☁╃,目前國產人工關節價格從幾千元到萬餘元不等↟•↟☁╃,其中陶瓷髖關節(尤其是粉陶)價格較高↟☁。
據瞭解↟•↟☁╃,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因外傷✘◕•、運動損傷✘◕•、退變老化等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壞死✘◕•、關節損傷✘◕•、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↟•↟☁╃,能夠極大恢復患者關節活動機能↟•↟☁╃,明顯提高生活質量↟☁。由於骨科耗材技術分類和組合複雜↟•↟☁╃,難以直接競爭↟•↟☁╃,長期以來是集中採購的難點↟•↟☁╃,價格虛高明顯↟•↟☁╃,患者負擔較重↟☁。
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↟•↟☁╃,無疑對醫保基金造成了較大壓力↟☁。所以人工關節被納入集採↟•↟☁╃,也勢在必行↟☁。
但就我國目前人工關節市場來看↟•↟☁╃,我國企業僅佔據全國市場的3成份額↟•↟☁╃,人工關節市場的國產化水平偏低↟☁。據悉↟•↟☁╃,外資企業主要以捷邁邦美✘◕•、史賽克✘◕•、強生✘◕•、施樂輝為主↟•↟☁╃,佔比達到74%↟•↟☁╃,而國內人工關節銷售額最大的企業是威高骨科✘◕•、愛康醫療✘◕•、春立醫療等上市公司↟☁。
資料顯示↟•↟☁╃,春立醫療2020年年報中↟•↟☁╃,其醫療器械營收佔比達到99.99%↟•↟☁╃,其中96.8%來源於關節假體;而愛康醫療的醫療器械佔比也很高↟•↟☁╃,其收入的80%來源於髖關節和膝關節↟•↟☁╃,分別佔比55.1%✘◕•、24.9%;威高骨科也不例外↟•↟☁╃,脊柱類產品以及關節類藥物佔比達到67.09%↟•↟☁╃,分別為44.8%✘◕•、22.29%↟☁。
需要注意的是↟•↟☁╃,目前春立醫療與威高骨科已經相繼在A股上市↟•↟☁╃,形成了“A+H”的佈局↟•↟☁╃,而除了上述3家企業↟•↟☁╃,三友醫療✘◕•、大博醫療✘◕•、凱利泰等也不甘落後↟☁。
據器械之家資料顯示↟•↟☁╃,人工關節國產化率約35.3%↟☁。其中↟•↟☁╃,髖關節國產化率約為53.9%↟•↟☁╃,膝關節則不足30%↟☁。而目前隨著人工關節集採的落地↟•↟☁╃,國內頭部企業有望實現“以價換量”↟•↟☁╃,不斷擴大市場份額↟•↟☁╃,提高企業競爭力↟☁。
國內龍頭競爭壓力增大
在去年已經歷經一輪集採洗牌的情況下↟•↟☁╃,國產骨科耗材企業相繼公佈2021年業績快報↟☁。
其中↟•↟☁╃,威高骨科實現營業總收入21.53億元↟•↟☁╃,同比增長18.06%;淨利潤7.04億元↟•↟☁╃,同比增長26.02%;春立醫療實現營業總收入10.81億元↟•↟☁╃,同比增長15.29%;淨利潤3.13億元↟•↟☁╃,同比增長10.44%;三友醫療實現營收5.93億元↟•↟☁╃,較上年同期增長51.97%;淨利潤1.86億元↟•↟☁╃,同比增長57.2%↟☁。
其業績增長的原因幾乎都是疫情控制下手術量恢復上升趨勢✘◕•、加強銷售渠道開發✘◕•、積極應對帶量採購政策等↟☁。
雖然都為骨科耗材企業↟•↟☁╃,但是其主營業務還是有所區分↟☁。其中↟•↟☁╃,威高骨科主要以涵蓋脊柱類✘◕•、創傷類和關節類三大骨科類業務;春立醫療則專注於關節假體;三友醫療主要經營的產品為脊柱類植入物和創傷類植入物↟☁。
但去年的人工關節國採膝關節落標讓春立醫療遭受迎頭一擊↟☁。在2021年9月14日的天津人工關節國採中↟•↟☁╃,春立醫療膝關節產品報出全場最高價↟•↟☁╃,4進3意外丟標↟☁。雖然髖關節三個產品中標↟•↟☁╃,但膝關節的落標仍對其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↟•↟☁╃,並致其股價連續下跌↟☁。
目前來看↟•↟☁╃,其股價已經由2021年6月份的34.95港元/股跌至今年3月份的7.63港元/股↟•↟☁╃,跌幅達到78.16%↟☁。
而其他企業目前的現狀也並不好過↟☁。脊柱作為三友醫療的絕對主力↟•↟☁╃,佔據其營收相當大份額↟•↟☁╃,但其在2021中報中也坦言↟•↟☁╃,公司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情況↟•↟☁╃,正在積極改善↟☁。未來若市場對脊柱類植入耗材的需求大幅減少↟•↟☁╃,而公司無法完成新產品研發或實現創傷類產品的市場開拓↟•↟☁╃,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↟☁。
眾所周知↟•↟☁╃,集採的目的就是在擠掉銷售環節水分↟•↟☁╃,集採範圍內的產品將告別高毛利率時代↟☁。
據資料顯示↟•↟☁╃,2020年↟•↟☁╃,骨科類上市公司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不等↟•↟☁╃,最高為47.6%↟•↟☁╃,最低位23.74%↟☁。骨科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最高可達90%↟•↟☁╃,最低也在60%以上↟☁。
雖然近年來↟•↟☁╃,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↟☁。2020年其市場規模達到353億元↟•↟☁╃,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↟•↟☁╃,預期2021年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404億元↟☁。
但是↟•↟☁╃,目前隨著集採開始進入常態化↟•↟☁╃,企業也或將迎來新的一輪挑戰↟☁。
本文所屬專題╃·▩: